当前位置: 首页  流动站  软件工程
流动站

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2012年,是全国第一批设立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单位。现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流动站以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服务社会、促进产业发展为思路,以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并重的发展方针,与航空航天民航应用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软件质量工程、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智能信息处理、领域软件工程与信息化、网络与服务支撑工程。

软件质量工程重点研究新型计算环境的软件质量技术,如云环境、物联网环境的软件建模与质量检测技术,云计算平台的查询优化、负载均衡、低能耗技术等;软件的质量与其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密切相关,将重点研究航空软件安全性标准制定,机载高可靠软件研发、形式化验证,云计算、物联网的中间件软件和软件质量控制技术,如云平台的软件开发方法、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以及云数据管理、基于逻辑的物联网情境感知等平台软件、以期提高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的开发能力,促进航空国防的信息化水平。

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重点研究新型实时嵌入式系统建模和验证部分,扩展现有的理论基础以支持多核、并发环境下的系统建模,设计新型软件验证状态空间压缩算法以有效验证大规模软件系统,以及高效的模型-代码转换机制进一步支持模型驱动方法在国防工业软件生产领域应用。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研究海量数据挖掘理论和方法,研究云计算环境下跨域、异构、动态、海量数据的集成、并行分布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复杂环境下对运动目标的识别和跟踪技术以及运动背景下微小目标的识别和跟踪技术等,力求在计算理论上有突破、方法和技术上有创新;设计开发出云计算环境下高容错性、高吞吐率、高效的海量数据挖掘引擎原型系统、对空目标的目标识别原型系统并获得示范应用。为国防安全、智能交通、平安城市建设、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等行业中的大量实际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领域软件工程与信息化重点研究领域软件工程技术及其面向行业的信息化工程平台,支持航空航天领域开展深层次信息化服务工程与应用,研发高水平高性能的航电软件系统及其嵌入式软件,促进两化融合,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网络与服务支撑工程重点研究新型网络平台及其安全,如物联网构网技术与方法、物联网应用技术与物联网安全机制等,结合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典型应用需求,开发、研究其关键技术,尤其是其中的安全机制与方法;云计算是新型的计算、信息服务机制,将着重研究包括安全需求、验证、隐私保护的安全机制与方法,同时加强密码学的应用研究,促进航空国防的信息化水平。

流动站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余人,副教授50余人。其中多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霍英东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863”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511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梯队获评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近五年来,流动站年均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预研、航空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数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600余篇。

 

 

设站专业

         研究方向

合作导师

软件工程

01形式化方法

朱朝晖

01分布式数据管理与安全

秦小麟

01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

02高可信软件

03软件质量工程

黄志球

01计算系统虚拟化

袁家斌

01软件工程技术

张道强

01可信软件

王箭

01软件工程与开发环境

02软件过程技术

03协同与服务计算

谭文安

01云计算机环境下的软件及安全技术

02软件技术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孙知信

01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设计

02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可靠性

皮德常

 

 

 

 


版权所有 © 2006-20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系电话:         025-84895949
Email:czq1228@nuaa.edu.cn postdoctor@nuaa.edu.cn